购物车 |  登录 |  注册 退出

中医佛法

中医开出这份流感预防方

什么是流感?据了解,流行性感冒,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冬、春季为主。


流感起病急,大多为自限性,主要以发热、头痛、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,体温可达39-40℃,可有畏寒、寒战,多伴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


“中医称流感为‘时行感冒’,属‘瘟疫’范畴,是由时邪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疫病,具有一定的传染性、流行性。”任毅介绍,中医认为,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,人体外感疫疬之邪,是发病的外在因素;人体正气不足,则是感邪的内在因素。


那么,中医药如何防治流感?

任毅表示

可从中药汤剂预防方

中医食疗防治

中医外治防治

三方面入手



中药汤剂预防方




儿童预防方


黄芪6g 生白术6g 防风3g 紫苏2g 茯苓6g


成人预防方


黄芪15g 生白术9g 防风6g 荆芥6g 陈皮6g 炙甘草3g


适用人群:素体虚弱,易于外感者。


煎服方法:每日1付,水煎服,早晚各一次。






中医食疗防治流感




银花炖雪梨


原料:金银花5g,雪梨50g,白糖5g。


做法:将金银花洗净。雪梨去皮去核,切成2厘米见方小丁块。将金银花、雪梨、白糖放入锅内加水炖30分钟即可。


功效:清热泻火。适用于感冒咽痛、咳嗽、口干等。


葛根煲猪骨汤


原料:葛根20g,生姜10g,葱白5g,粳米100g,猪排骨。


做法:葛根去皮,切小块;生姜去皮,切片;将猪排骨和粳米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熟后,加入葛根、生姜、葱白,再煲30分钟,加入适量食盐调味。


功效:发汗解肌。适应于感冒初起鼻塞、流涕、恶寒、脖子僵等不适。


黄芪苏叶饮


原料:黄芪15g,紫苏叶10g,大枣3枚,生姜2-3片,红糖适量。


做法: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,放入适量红糖,趁热饮用。


功效:益气解表。适用于机体免疫力差,平素易感冒,怕冷,打喷嚏,食欲不佳者。






中医外治防治流感



刮痧疗法


刮痧疗法可有效缓解流感期间的头痛、发热、恶寒等症状。如遇头痛症状,可选用头部刮痧或用按摩梳梳理头部,每次5- 10分钟,以头皮发热,痛点缓解为度。如发热,可以加大椎、大杼刮痧。刮痧时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,每次5-10分钟,以出痧为度。


沐足疗法


在时行感冒初期阶段,如感恶寒、头痛、鼻塞或稍觉发热时,即可选用沐足法,此方法可通阳解表,缓解不适症状。取艾叶30g、菖蒲15g、生姜30g、川芎15g,煮开10分钟,使水温降到 (40-43℃) 左右,沐足浸泡15分钟或泡至前额后背微微出汗,然后盖好衣被静卧休息。


艾灸疗法


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。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,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。流感高发时节亦可用于防治流感。


关元穴:关元属任脉,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3寸。


功效: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,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。


足三里: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

功效:虚劳诸证,保健要穴。


防感香囊


中药香囊源于中医的“衣冠疗法”,香囊内药物的挥发性气味,可芳香化浊、避秽解毒,使人气血流畅、脏腑安和,增强机体免疫力,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。取山柰3g,砂仁3g,苍术9g,肉桂9g,藿香9g,碾碎后装入布袋中制成香囊,可随身佩带、放置在居室内或悬挂于车中。




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